柏巍
    职 称: 副研究员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wbai@whrsm.ac.cn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水果湖街小洪山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简历

    柏巍,男,198210月生,博士、副研究员。多个国际、国内期刊杂志的审稿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留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特殊土土力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工作。截止201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1项、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主持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EI检索论文12篇,授权专利10件,已受理专利8, 登记软件著作权7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行业学会二等奖3项(含国家一级学会2项)。参与大型设备平台的研制1部;参编规范1部。

    研究方向

        [1]   复杂荷载下的特殊土微细观演化机制及其力学效应

        [2]   环境(含生物)与黏土的交互行为特征

        [3]   河湖相淤()泥土生态疏浚、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

    代表论著

    [1]   Bai W., Kong L.W., Guo A.G., Lin, R. B.,2017 "Stressstrainelectrical evolution properties and damage evolution equation of lateritic soil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STM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Vol. 45(4), 2017, pp. 1247-1260.

    [2]   Bai W., Kong L.W., Guo A.G. (2015)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siccation cracking and resistivity of lateritic soil in drying process. Taylor & Francis-Drying technology, vol 33 (8) , pp. 952-964 .

    [3]   Bai W., Kong L.W., Mu K., Yin S. (2014) Micro-meso-structure model of fissured lateritic soil based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ceedings of the TC105 ISSM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mechanics from Micro to Macro, IS-Cambridge 2014 pp.1231-1235.

    [4]   Bai W., Wang Q. F. (2014)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lastic-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SFRC under cyclic compression at medium strain rate. ASTM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vol 42(6),1510-1519.

    [5]   Bai W., Kong L.W., Guo A.G., Mu K. (2014) Swell-shrinking deformation of fissured lateritic soil in wetting-drying path.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s.pp.92-99.

    [6]   Bai W., Kong L.W., Guo A.G. (2013) Effect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ompacted lateritic soi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Vol.5(5). pp. 406-411.

    [7]   Kong L.W., Bai W., Guo A.G. (2012) Effects of cracks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 fissured laterite: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statistical study. ASTM international-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vol 35(6), pp.870-878.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境影响下红黏土多层次结构联结的微细观演化机制及其力学效应(41772339);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干湿交替作用下裂隙性红黏土的细观组构效应及宏观力学特征(51209196);项目负责人;

    [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湖相吹填超软淤泥土结构强度快速再形成宏微观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2014CFB370),项目负责人;

    [4]     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真空-电渗-温度-化学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超软淤泥土结构强度再形成宏微观试验与机理研究(2014SCEEKL01;项目负责人;

    [5]     河湖相淤()泥土生态疏浚、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成套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

    [6]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裂隙性红黏土的细观破损状态及强度演化规律研究(14-KF-04);项目负责人;

    [7]     西部交通科技建设项目:红粘土地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200631878530),项目骨干;

    [8]     西部交通科技建设项目:高液限红粘土路基动力响应及性能衰变规律研究”(批准号:20113184931700) ,项目骨干;

    [9]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膨胀土工程性状的超固结性效应与机理分析(51079141),项目骨干;

    [10]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专项:循环荷载下土体与基础相互作用模型试验装置,项目骨干。

    [11] 复杂条件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5-2017),课题1“花岗岩残积土与深厚软土力学性质演变规律-负责”.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STS项目),项目骨干;

    [12] 基坑工程花岗岩残积土的力学性能衰变特征与细观结构演化机制(201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672320),项目骨干。

    获奖及荣誉

        [1] 公路路基服役性能衰变规律及其动力学设计方法,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 高液限红粘土路基动力响应及性能衰变规律研究,2016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

        [3] 武汉市政管线检查井防沉降技术研究,2014年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湖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4] 红粘土地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研究,201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

  • 电话:027-87198413
  • LRSM@whrsm.ac.cn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