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jliu@whrsm.ac.cn
    通讯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12号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简历
       

        刘建研究员,1966年12月出生,湖南省湘阴县人。中共党员。获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与3S技术创新学科方向组负责人,2006年曾赴加拿大Waterloo大学和Calgary大学土木工程系作访问教授。
     
        刘建研究员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物理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面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委员、水利部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岩土力学》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编委。

        刘建研究员长期从事地下工程、边(滑)坡地质灾害、大坝基础与结构的应力、变形、稳定性及优化问题的试验测试、理论分析、数值和物理模拟,以及岩石流变力学和水-岩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在三峡坝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工作中,提出了包括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与极限平衡法等多手段的综合集成分析方法,在解决具有非贯通性潜在滑移路径的复杂坝基地质条件的概化、缓倾角节理的三维模拟、多裂隙多滑动通道下坝基潜在破坏模式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被作为三峡大坝基础稳定性设计的重要依据;针对不良地层条件下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问题,结合水布垭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率先提出和实施了大型地下工程动态反馈分析与优化的系统方法;在岩石及结构面蠕变特性的水物理化学作用效应试验、机理、本构与数值模拟方面取得原创性进展;并通过考虑地应力随埋深的非线性分布特征和岩体非线性力学特性,提出了岩体地应力场的一种非线性反演新方法。

        刘建研究员先后获得多项科技奖励和荣誉称号,他作为主要完成者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和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6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金奖和武汉市政府专家津贴,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0余篇、ISTP收录5篇,合著出版专著3部,参编水利行业规范1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登记权6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和中科院科研专项基金项目5项;与法国里尔大学合作完成王宽诚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研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中-意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1项。主持完成三峡、水布垭、拉西瓦、南水北调丹江口加高、鲁地拉、功果桥、阿海、彭水、构皮滩、江垭、百色、普定、观音阁、棉花滩、大广坝、天生桥、水电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工程的科研项目40余项,其研究成果解决了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部分关键技术问题,取得明显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日本等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刘建研究员所负责的创新学科方向组,目前共有研究员2名,副研1名,助研2名,博、硕士研究生15名。

    研究方向
    地质灾害与3S技术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获奖及荣誉
     
  • 电话:027-87198413
  • LRSM@whrsm.ac.cn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