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歧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cqzhu@whrsm.ac.cn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
    简历

    朱长歧,,1963年生,研究员,岩土工程博士生导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工程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土力学硕士学位,2020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现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地质学科方向组组长,《土工基础》杂志副主编,《岩土力学》杂志编委,国际工程地质学会 (IAEG)会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珊瑚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珊瑚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生物礁岩土的工程特性及软土地基加固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海洋珊瑚礁岩土材料的生物属性,开展颗粒内孔隙、颗粒形状及颗粒强度等细观参数对珊瑚礁岩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研究,揭示天然胶结钙质土生物胶结组构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化规律,为岛礁绿色加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基于对岛礁的旋回式沉积规律的认识,开展岛礁的工程地质分区分带、淡水透镜体的赋存及其演化规律研究,提出岛礁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为由礁成岛的岩土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先后主持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典型岛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胶结钙质土的形成机制及其工程分类研究”、973项目专题“青藏工程走廊基础工程类型及失稳破坏特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重点项目“区域性海洋土的力学特性与工程安全”、“海洋吹填珊瑚岛礁机场地基性能试验研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南海环境专项”项目一课题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胶结钙质土的形成机制及其工程分类研究”、“基于软硬互层礁灰岩地层的嵌岩桩荷载传递规律研究”、中国科学院修购专项设备项目“岛礁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评价系统”等纵向课题;并主要参与了包括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海洋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珊瑚礁工程地质评价及其工程力学效应的分带性研究”等在内的多项纵向课题;同时还主持了包括“厦门海沧大道软土地基沉降及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岛礁岩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原位测试技术研究”等在内的20余项重大岩土工程研究项目。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南沙群岛珊瑚礁工程地质》科学出版社,1997)培养研究生15名。

      海洋工程地质学科方向组是一支特色鲜明、年轻的研究团队,方向组着眼于我国海洋岛礁国防及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开展岛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波浪-海床-结构物相互作用、滑坡泥石流致灾机理及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等的研究。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4,其中研究员5(青年千人计划1),青年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

    研究方向
     

    海洋工程地质

    代表论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获奖及荣誉
     
  • 电话:027-87198413
  • LRSM@whrsm.ac.cn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